-磕头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原】看完油田“四大怪”,我居然泪奔了!

[复制链接]

20

主题

32

帖子

15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9 16: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No,no,no!今儿给大伙儿聊的“四大怪”是发生在咱油田的四种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油田地界这么多年,你都了解吗?反正看完后我泪奔了~~

奇怪的地名——“师傅上哪儿?”“到二公司。”
对于一个初到油田的人来说,他会完全摸不着头脑:啥地方叫“二公司”嘞?
干城小区,油田十中!油田人就会一下子跟这些字眼联系起来!二公司就是二公司,外人听不明白,在其他城市压根也听不到,可他就是深深印在油田人的脑海里。
这样的名字在油田多了去了,比如“总部”“测井”“井下”“地质院”“资料公司”……眼花了吧,就这些一个一个给你讲下去也得半天时间,你还不一定全听得明白。
你说山东省莘县,可能马上想不起在什么位置,但一说“三厂”,油田人马上在脑海里就有了地理定位。你说起柳屯镇,可能需要思索一下,但一提起井下,他们就都明白这里是油田的油库、炼油厂、天然气处理厂所在地。
这些名字不同于城市的某某路与某某路交叉口,也不同于某镇某村之类的具体地名,他就是油田人的一个个心理坐标,一个个提起来就会感觉特亲近的地方。


奇怪的饮食——西北的凉皮,四川的小面
2014年,一篇题为《一碗凉皮救活了一个厂》的微信火遍了朋友圈,一段段包含深情的文字,勾起了一代油田人的记忆,也让我们重新温习了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那段巨大变革,也揭开了一段有关油田和凉皮的、被尘封了多年的往事。
凉皮,从祖国西北部带来的一种食物,如今也成了油城的一张名片。这里的凉皮不仅味道美,花样还多,有炒着吃的,有凉拌着吃的,还有裹着吃的;有一机厂凉皮,有井下凉皮,还有刘师傅凉皮……要流口水了有木有!如果这些凉皮你都没吃过,还真不好意思给人你到过油田~
当然啦,除了凉皮,油田还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食物——小面。无论是在中原路、黄河路,还是新华街、五一路……油田区域的每一条大街,每一个小巷都有一家甚至几家四川小面馆。达州故事、渝香园……这些名字你还记得否?
要知道,小面可是四川的小面呀!
作为油田三大基地之一的普光气田,就在四川,油田有大量的职工长期工作在大西南,另外还有一批又一批的四川生意人来到中原,中原与四川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联系。
油田大会战时期,石油工人从四面八方而来,带来了各地的美食,这在当时可是油田的一大特色。今天,虽然一般城市都能吃到各地特色小吃,但像油田这样集中出现某一种异地吃食的小城并不多见。
而这,就是油田。


奇怪的上班族——明明家在城里住,上班偏往村里赶
每逢上班高峰期,北京的情景是这样的:上班族争分夺秒从三环、四环、五环外,甚至是与河北省交界的郊区,乘上地铁或者公交匆匆赶往城市中心方向,赶往他们开始一天工作的地方。
而在油田,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身穿红工衣的人们从城区出发,搭上前往二厂、井下、一公司方向的大巴车,抵达数十公里外的濮城镇、柳屯镇、马庄桥镇,这也是他们开始一天工作的地方。
傻了吧?
为了子女教育,为了家人更好生活,油田职工把家从“前线”搬到“总部”,也就从村镇到了城区,于是这里就形成了“家在城里住,上班在乡下”的特殊景象。
早上六点起床,交代父母给上学的孩子准备早饭,自己乘上班车后在车厢小睡一觉,八点准时到单位开始上班。这已是一大部分油田职工的生活模式。
常常在大巴车上,你发现坐在身边的那个人,一身红工衣,带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卷卫生纸,带着一天的干粮。那准没错,他一定是名苦逼上夜班的油田工人,他的生活模式就是这样。  


奇怪的远行——不是为了旅行,而是因为工作
远行?旅游,福利?不,不,远行是因为工作。
油田人外出频率之高,是一般企业少见的。
“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选择了石油行业,也就选择了远方。环境是有点艰苦,地方还比较偏远,可当个石油工人就是这样。
在外的油田人,两个月轮休一次,一次能休息10天,休假了哪都不想去,就愿意回家陪陪孩子看看家人。他们就这样来回奔波在路上。
离油田最近的火车站是鹤壁站(濮阳站就不提了),这里也就成了油田人外出的集散地。往西安的、新疆的、四川的、江苏的、吉林的、内蒙古的,都打这里路过。在鹤壁火车站和高铁站,一张口讲普通话的,十个就有八个是油田的。
K819次列车,被开玩笑称作“中原油田专列”,因为他从鹤壁可以直达中原油田普光气田所在地——四川达州。职工往返休假乘坐这班车着实方便,下午坐上车,睡上一觉,第二天一大早刚好能到达州,一点儿不耽搁上班。如果你在车上感觉无聊,转个身儿说不定就能碰上熟人儿。
眼下,油田人又开始了一波“走出去”的高潮,这回不仅是钻井的,还有采油的、输气的、供水的、供电的,都成批成批往外走,更多人因此登上火车,开始了远行……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改革有风险,选择需慎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2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4
沙发
发表于 2017-4-8 21:19:17 | 只看该作者
不只是中原油田,各大油田基本都是由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会战之后定居在当地,带来的各地的人文风俗,生活方式相互融合。随着油田的繁荣而繁荣,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迁徙。真要走不动了,就拿个养老金,定居在他乡,反认他乡是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磕头机  

GMT+8, 2025-5-9 06:20 , Processed in 0.3577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