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感怀] 【往事漫忆】40多年前我在钻井队的生活。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2

帖子

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8:3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西南石油局重庆钻井公司纪念了60周年华诞。作为公司一名老石油,我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近半个世纪前那段青春岁月的人和事,又历历在目。
1225井队的年轻人

1968年,我来到地质部第二普查勘探大队(重庆钻井公司前身,以下简称二普)工作,那年夏天,从武汉地质学校分配到二普有80多名学生,我和另外3名同学被分配到1225钻井队。井队当时施工地点在四川江油城郊公社幸福大队,使用的设备是从苏联进口的基辅1200型油压钻机,22米高的四角钻塔,使用50毫米钻杆,钻深能力为1200米。

我们在学校是学地质钻探的,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钻机,后来才知道,在石油钻井行业,这是最小的钻机,当时只能承担了解地层构造的任务。井队的生产和管理骨干是从东北老二普来的,到四川新招了一批当地的青工(当时叫轮换工),加上学校分配的毕业生和后来地质系统内招的子女,年轻人是生产主力。

由于施工的井浅,两三个月就要搬一次家,那时钻井队没有营房,职工都借住在村里。从1968年到1976年,1225井队在江油、资中、威远、井研、后坝一带施工,数不清住过多少老乡的闲屋、生产队的保管室、学校的校舍、企业的仓库,乡村的祠堂、庙宇,甚至牛棚、猪圈。

那时交通闭塞,小钻井队没有生活车,基本上是当地产什么吃什么,物质生活十分贫乏。井队党组织对青年工作很重视,派党员担任团支部书记,团支部组织青年开展劳动竞赛,比哪个班钻井进尺多、比谁拧钻杆速度快、比司钻和井架工的配合默契度……业余时间,还组织青年排演节目,唱样板戏,与当地知青和社员联欢;学雷锋做好事,为房东挑水、打扫院子,为当地百姓义务理发。农忙时帮驻地老乡插秧、割稻;春节期间,慰问随队职工家属,给各家各户送春联。针对部分青工怕钻井工作苦、思想动摇的情况,队里还组织老职工讲大庆会战故事,学铁人精神,带领青工到威远煤矿参观,下到300多米深采煤作业面体验采煤工人的艰辛,教育大家干一行爱一行。

井队团支部办有黑板报,刊名《革命先锋》,用广告颜料写字、绘画,定期出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企业新闻,表扬井队好人好事,为青年发表文艺习作提供平台。《革命先锋》给了我展示才能和锻炼提高的平台。
队里的钻工偶像

1973年,1225井队在资中楠木寺施工,我们班来了一位新钻工,他就是后来成为我们井队青年人偶像的郭正吾。

钻井队是石油普查勘探单位的最基层,是生产的最前线,环境条件最差,工作最苦最累,但也最锻炼人。郭正吾是当时二普的地质专家,“文革”中被下放井队劳动改造,分配在我们班当钻工。他十分聪明,又虚心,钻井的活儿几天就学得有模有样。因为他知识渊博,风趣幽默,随时能调节气氛,所以大家和他一起干活不累。他业余时间跟我们谈文学艺术,还悄悄给我背诵他写的情诗。他比我们年龄大,我们也愿意跟他说心里话,甚至谈对象也要请他参谋把关。倒班休息时,我们还跟他去画速写,他带我们到宋家铺火车站,几笔就能将甩着大铁锹卸煤的工人勾画出来。渐渐地,他成了我们心中的偶像。

我们对偶像很关照,处处保护他的安全,尽量不让他干重活儿。当时钻井队生活艰苦,半个月才能吃一次肉,平时菜里油水少,郭正吾买一小瓶味精,当一份菜剩点汤汁时,他依次给大家碗里撒点味精,然后兑上开水,就变成一碗鲜汤了——这就是他对我们的回报。有时我们要他请客,他就到小卖店称上两斤炒花生,拿一瓶老白干,我们一个班全体工友围坐在山坡上,剥着花生,就着瓶子一人一口喝酒。

后来,郭正吾当上了西南石油局总工程师,成为我们的领导,但私底下,我们还叫他“老郭”,他还叫我们“师傅”,叫我“副班长”。如今,他已80岁高龄,每每聊起1225井队的岁月,也总是非常动情。
夜路高歌去借锥

1973年秋,1225井队在资中熊桥施工。一天我们上深夜班(零时至8时),发生了钻杆折断事故。井队没有合适的打捞公锥,如果等到天亮派人去位于资阳县城的大队部领取,来回至少要耽误一天。为了尽快复工,班长李汝祥果断决定连夜求援内江煤炭地质钻井队。该队离我们有十几里山路,由于天黑路不熟,安全起见,班里除了发电和看井场的人,全体出动。

夜沉沉万籁俱寂,半轮月悬挂空中,一行石油人在山间小道行进。有人哼起京剧沙家浜郭建光的唱段:“月照征途风送爽,穿过了,山和水,沉睡的村庄……”大家都跟着唱起来,夜半歌声在空谷回荡。

3时左右,我们到达内江煤炭地质钻井队所在的村子,四周黑灯瞎火,寂静无声,哪有钻井队的踪影?无奈,我们只好半夜敲门问老乡,才知道原来几天前该钻井队施工结束已转移工地了。幸好老乡知道新工地地址,谢过老乡,我们继续前行,翻过几道山梁后终于见到井架的灯光,听到机器的轰鸣,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内江煤炭地质钻井队的工友非常慷慨,连公锥带配合接头一起借给了我们。当我们一行轮换扛着冰冷沉重的公锥往回走时,月亮已下山,天空一片漆黑,又起了风,我们打着手电筒,前后关照着摸索前行,渐渐速度慢了下来。这时又冷又饿,班长让休息一会儿,于是,我们走到背风处,斜倚着山坡一个挨着一个相互取暖。

天亮前我们回到了井队,立即下公锥打捞落井钻具。事后,井队领导在职工大会上表扬了我们班,参加这次行动的郭正吾写了一首题为《借锥记》的散文诗,刊登在井队团支部办的黑板报《革命先锋》上。

都是尘封40多年的往事了,我为自己曾经在二普工作,为四川找油、找气出过力而自豪。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改革到官为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磕头机  

GMT+8, 2024-5-18 07:26 , Processed in 0.3674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