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艰涩纪实] 我的父亲是一个从抗美援朝走来,到油田会战的老司机。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5

帖子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3:24: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开坦克的舒克 于 2017-3-18 13:31 编辑

( 秦虹/讲述   宋学功 马玉华/整理)
我的父亲叫秦长银,是一个典型的四川人,个儿不高但为人淳朴厚道,如今已年满81岁高龄的他曾是一位参加过三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复员后先后转战四川、云南等石油单位,1976年参加了华北油田大会战。说他是模范司机不为过,他曾在1980年、1981年、1984年、1986年四次被评为华北石油管理局劳动模范,还曾在1982年、1983年被评为华北石油管理局劳模标兵,是1981年度的河北省劳动模范,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参军第一天就立志为国,父亲的革命事业始终没有离开车
父亲对车的感情可以追溯到1955年,当年他参加志愿军那阵儿尽管是个通讯兵,可对汽车有特殊情结,一有机会就学“摸”车,很快就能熟练驾驶苏联嘎斯车。1958年,父亲复员后就在四川石油跟车学习驾驶,直至1962年正式成为专职卡车司机,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复员回到地方,一直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握紧方向盘,或奔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或奔忙在石油会战的征程中……。

在父亲看来,会开车不等于会修车,多保养多爱护能让车在路上跑时不给你添麻烦,但是会修车就是能治愈生病的汽车,不让麻烦来找你。所以他从摸上方向盘开始,就开始学习修车技术。1960年,他的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变化,那些年,许多有志青年都相应党中央号召,甩开膀子大干,建设新中国,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正在四川石油单位工作的他开始关注国家汽油稀缺现象,并开始琢磨如何用最少的油跑更多的路。他多次到地方运输公司拜师学艺,学习地方老司机修车经验和节油经验,有不懂的地方就打破砂锅问到底,不问个明白不罢休。
父亲响应祖国召唤来到了华北平原,老劳模风采在这里展现
1976年1月,大局已定的任丘油田,迅速迎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燕赵大地风起云涌、群英荟萃、蔚为壮观。父亲就在1976年8月随祖国各地的数千名石油健儿一起转战华北油田会战前线。现在谈到当时第一次来到这个盐碱滩的情景时,父亲依然印象深刻,充满深情,两眼放射出年轻人才有的光泽。

会战年代,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会战大军吃的是玉米面窝头、大白菜和土豆,睡的是挡风不挡寒的帆布帐篷,风餐露宿,可谓是“一部艰苦创业史,百万翻天覆地石油人”。父亲和众多石油前辈一样,白天开车,晚上就参加会战平整井场。记得在任12计修井场那会儿,他白天出差,晚上回到单位,依然拿起工具参加会战的情景至今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那时候,他从没有一丁点累的感觉,只有从事一项惊天动地伟大事业的时候,才有这种为国出力、为国争光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事实上,在那个年代,有很多父亲似的石油人,他们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祖国石油事业默默地做着无私的奉献。
刚去车队报道的第一天,父亲就注意到一辆停在院子里的东风240,从车身破败不堪布满灰尘来看,车像是许久没人动过了。当他了解到这是一辆还有两年就要报废的故障车,并且已经坏得没人愿意开的时候,立刻向队长表示想试试修好这辆车,队长听了很意外,当场表示:你能修好车就归你开。接下来在整整半个月的时间里,父亲在完成正常工作之外,利用休息时间不停地捣鼓那辆停了很久的破“240”,那段时间,他被爱人风趣称作一个闷在车队大院的人。一些年轻人往往一没事就很好奇的围着看热闹,一直看到他是怎么一天天把这辆没人愿意开的破车不仅修好了,而且还里里外外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据当年曾经看过父亲修车的人回忆:“当年,父亲的修车技术真是太厉害了,他那个修车的劲头,又认真又敢干,一般人可没法比,‘大干苦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石油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父亲看来,车子就如你的伙伴儿、你的挚友儿、你的搭档儿,你对它好了它也会用“安全”回报你。几十年来,保养车辆驾驶车辆方面,他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技巧和经验。就说保养车辆,他分冬季和夏季,就拿冬季来说,开车前,他总是早早地第一个到车场,用喷灯慢慢烤凝堵的油道,早晨盘车时间也总比别人的长些。他爱车的程度从一个小小的电瓶就能看出来,车身整洁不说,就连藏在暗处的电瓶也总是被擦得干干净净,这一点,就连我们很多年轻的驾驶员也未必能做到父亲那个程度吧。
爱车有水平,节油有经验,父亲把车当作了好伙伴
父亲曾经说过,“工人就要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党员就要率先垂范、模范带头,只有大伙儿一起节约汽油,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那个年代,这可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对祖国、对油田发自内心的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那些年,为了节油也为了节约人工成本,他总是自己清洗化油器,也常常帮别人清洗。平时工作中,他大胆革新反复摸索试验,并因此积累了不少节油经验。1981年,他安全行车22834公里,实耗油2741.9公斤,节油2280.5公斤。最多的一年,父亲曾经节约汽油近6吨呢。

1983年,父亲在队长的带领下与其他六个同事,一块开着8辆车去内蒙古拉土豆,一路上,车队过平原翻山岭,来来回回用了整整四天多时间,八个人中,除了父亲仅用了带去的一桶200公升汽油,其余人都或多或少另外加了汽油,最多的是他用量的两倍,队长当时跟大伙说:“你们看到了吧,秦师傅不愧为‘节油标兵’,大家还有哪个不服气的?”
因为节油效果突出,很多人都曾经亲自跟车观察学习。记得在1982年,时任采油一厂党委书记的齐征就曾专门坐上父亲从任丘县到曲阳县拉沙子的大解放,一路上不停地问这问那,在看到他所用油量与别人的对比时,齐征书记表扬父亲“开车节油方面很不简单。”当年水电公司的一个老技师在看完父亲开车后也表示“服了”。
1992年,父亲从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了,因为开车技术好,随即被南大站管理站聘去开车。在那儿一年就让管理站站长开了眼,为什么,还是父亲会省油啊,他两辆车的用油量等于别人一辆车的用量,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父亲开车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情况下很少踩刹车,需要减速的地方他总是提前减速,让车辆自然慢下来。不仅节了油,车辆的部件磨损也大大降低。就拿那辆东风240来说,因为对车精心护理,还有两年就报废的车归他开后,四个轮胎又足足跑了30000多公里没有更换过。
节油折射爱国情怀,父亲不遗余力为华北油田做贡献
父亲是个做事有原则的人,至今还有不少人对他所谓的“五不开”印象深刻。这个“五不开”是他除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外,给自己立的一个规矩。就是不开快车,处理情况要判断准确;不开赌气车,驾驶车辆要文明礼貌;不开带病车,爱护车辆要勤俭勤修;不开违章车,严格要求礼让三分;不开私车,国家个人要分清。那时候,去天津、大港、北京,别人用两天,他只用一天,绝不利用外出机会办私事。记得当年有一次有人要用车,也不是什么特别着急的事,就是要让他专门跑一趟,父亲考虑到一辆大解放专门为他一个人跑一趟太费油,立刻拒绝并为他联系了一辆小车。现在回想起这些得罪人的事来,父亲依然觉得自己没错,认真地说:“国家那么穷,能节约一点就是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嘛。”

多节约一点油,多为国家作贡献。那些年,父亲瘦小的身躯在硕大的解放车上给很多人留下了印象。很多人想偷师学艺,可是没想到秦师傅丝毫没有拿着技术不外传的劲头,而是只要有人表示想学他就教,及时看到错误的开车方法或者节油技能,他也是体现出四川人的直爽,立刻指出问题所在。
父亲会节油,思想上也尤为先进,希望用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一块儿节油。为了把车队的节油工作带上去,他亲自帮亲自带,整改喉管节油。使376、886两台车比以前耗油量明显降低,两台车的司机都成为了节油能手。仅1981年,就有9名青年员工在他的带领下被评为节油能手,他所在的班组也因此被评为先进集体。
说起1981年,父亲就很激动,回忆起当年情景在今天的他看来还是无比的荣耀,一说起来就神采飞扬,笑的合不拢嘴。
那年,父亲被评为河北省劳模,表彰会前,他戴上大红花,与当年的女劳模周正芹一起坐在“大解放”上,在管理局副局长郑志忠、纪永新等领导的陪同下,在会战道两旁的群众夹道欢迎声中,从第二招待所一直来到工人文化宫参加专为他们召开的表彰大会,那一刻的荣耀被父亲永远记在了心底。

“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工作中,父亲一直认为革命事业不能讲价钱,领导下达的任务就要无条件执行。所以,别人请他修车,没说的,干;别人不愿跑的活儿,没说的,他去;别人不愿出的长途任务,没说的,他还去。他曾远赴湖南拉过粉条,凌晨两三点回到家的他天一亮又准时回到工作岗位;他曾在一年的大年三十值了一天班后,初二还主动要求无偿出车,让别人回家过年;他甚至有一年到任16计旁边的县医院,拉回死亡的岗位工人。这么多年来,他已经记不清自己修过多少车跑过多少趟别人不愿出的远门,不怕苦不怕累,任务多了无怨无悔连着干的工作劲头神的当年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父亲干事业少不了亲人支持,爱岗敬业精神影响着下一代
有人说,事业和家庭往往并不能兼顾,父亲就是如此。他常年开车,经常出长途,以工作为重的他顾大家顾不了小家。我至今还记得,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上学,父亲从未接送过,更未参加过任何一个子女的家长会,即使我们生病的时候父亲也顾不上。小时候的我很羡慕别人的爸爸能开家长会,只有自己的爸爸不来,问他,他总是说:“爸爸工作很忙,让妈妈去吧!” 记得自己小时候患急性黄疸性肝炎,高烧不退伴呕吐,母亲安顿好家里的孩子就连夜背着她去医院,并一直在医院日夜照顾直到孩子度过危险期,这时候,父亲才赶回来,看着连夜操劳的母亲,心疼的留下了眼泪。母亲反而安慰他别担心,说“家里有我呢!我一定会照顾好家里不拖你的后腿”,同时告诉我们几个要向父亲学习。在母亲的理解和支持下,父亲一心都扑在了工作上。

过去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的身影,在很多年里都是我们对父亲挥之不去的不理解。但是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们渐渐懂得了父亲所做事业的伟大,以及被他身上那种不拍苦不怕累肯钻研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正是这种精神对我们意义深远、影响至深。
从我上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牢牢记住父亲的人生格言,任何时候都以单位的利益为出发点,只有单位的事情做好了、理顺了,我心里才踏实。参加工作22年以来,我积极参加降本增效不遗余力,曾连续三年获得油田公司节能节水先进个人称号,并有多项QC项目获得河北省和石油分会表彰,有多项获得石油工业质量管理小组一、二等奖和河北省科技质量成果奖。花红红一片,我所带的团队也连续两年获得公司级石油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1次省级石油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我被采油一厂授予五星级员工、先进生产工作者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除此之外,我的大哥秦波买断后在金盾打工。干电工的他更是遗传了爸爸的热心肠,经常义务为周边住户修理小家电。二哥秦涛是采油一厂连续多年的先进生产者、优秀班组长,在测试大队任测试班班长期间,曾在一次到江汉油田学习的时候,看到自己一直想解决的生产难题,遂拜师学艺,并回来创新改革,发明了油管电缆解缠技术被推广应用。大姐秦霞是采油三厂肃宁工区的食堂管理员,对自己要求不低的她,一样秉承爸爸风采,能用最少的钱让员工们吃上最满意的工作餐,并自愿种菜养鸡为员工们改善伙食,是整个工区公认的管家能手。我们的表现父亲都看在眼里,在他无限满足和高兴的眼神中,我们也无比幸福,那目光是一种力量,正是这力量激励着我们的奋进和成长!。
如今,八十一岁高龄的父亲是个和蔼的小老头,老伴儿体贴,子女们孝顺。他经常是钓钓鱼散散步下下棋,无论干什么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他辛辛苦苦钓来的鱼不仅自己吃还经常送给街坊四邻,对于邻居们的感谢,他总是不置可否,摇着手说:“我们也吃不完,一块吃吧!”

看到路面上越来越多的各式各样的车,老人家感叹发展迅速的中国,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做了一辈子司机,司机情怀是永远忘不了了,他不仅叮嘱我们几个子女,还经常提醒身边的开车人:待车就像待孩子,不照顾好它,他就会让你费油费车得不偿失。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磕头机  

GMT+8, 2024-5-2 21:14 , Processed in 0.1954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