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念感触] 纪实丨我参加辽河油田会战。

[复制链接]

3

主题

9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1:0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一村民

  记得那是77年末或是78年初的事儿了。我当时在农村公社机关工作,为了加快开发辽河油田,省里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辽河油田会战。当时沈阳市由沈阳警备区主要领导挂帅组成了基干民兵师,各区组成基干民兵团,各公社组成基干民兵营,按照部队建制组成会战队伍开赴油田工地。在公社组建民兵营时,领导考虑为加强战地报道工作需要,将我安排进营指挥部负责战地宣传工作。出发前公社主要领导给全营100名基干民兵做了动员部署,随即全营民兵浩浩荡荡正装出发开赴辽河油田。我的家乡距离会战工地很远,车程大约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记得我们是凌晨五点出发,当天下午三点多才到达目的地。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芦苇荡:在队伍进入会战工地的一路上,站在敞篷汽车上放眼望去,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一人多高的芦苇随风摇摆,宛如置身浩瀚无垠的“苇海”。队伍到达目的地后,大家马上开始“安营扎寨”,自己动手搭建帐篷(每个帐篷住30多人);割芦苇铺地铺、铺放行李;整理工具;连、排长点名、明确纪律、提出要求。营指挥部设在一个已废弃的两间土坯茅草房里(尽管条件差但总算是住在房子里要比住帐篷好多了),里间住人,外间是厨房兼仓库,在只有框的窗户上钉上两层塑料布,在光板儿土炕上铺上芦苇,在芦苇上再铺一大张油布再放好行李,利用原来外间北侧的破损灶台砌了简易地炉子,把南侧破损的灶台修好放上自己带去的大黑铁锅就具备了基本的做饭条件,取用屋外芦苇田低洼处的水开始搭锅做饭,大米、猪肉、用作燃料的木头都是自带的,第一顿饭吃的是大米干饭、白菜粉条炖猪肉,做为开战前的改善伙食。晚饭后,营指挥部全体人员参加师指挥部召开的战前动员誓师大会,我还记得当时在会上沈阳警备区主要领导神情严肃、双眉横立,讲话掷地有声,讲话结束时还把大口喝完的酒碗狠狠地摔在地上,整个会场充满了要“血战一场”的气氛。
    按照油田开发规划,当时会战的主要任务就是修油田公路。这项任务现在听起来挺简单,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知道是如何艰苦。首先就是吃住环境太艰苦:十冬腊月住帐篷、睡地铺,睡觉时要戴着棉帽子、穿着棉衣棉裤毡袜子,还要紧裹棉被子,第二天早上醒来整个脸部周围全挂满了白霜;之所以一个帐篷安排住30多人,也是考虑人多挤着能暖和点,即使这样,也无法入睡,入睡也很快就冻醒了。后来有很多人都被冻伤了。在伙食方面,虽然会战伙食标准较高,但吃的都是芦苇田里的地面水,上面全是油花,饭菜好了一掀锅盖,整个屋里全是呛鼻的油味儿,要不是饿急眼根本就吃不下去,而且,饭菜越吃越凉,当时不少人都因此得了胃病。我也是在那时候做下了不愿再吃大米饭的毛病。其次,修公路本身就是一个重体力活儿,而冬天在芦苇荡里修公路就更不容易了:第一步,要把一人多高的芦苇齐根割下捆上码好;第二步,要把半米多厚的冰层用镐头破开;第三步,人穿着长靴子下到冰层以下用筒锹把冰层下面的淤泥一锹一锹挖上来摆开冻上;第四步,第二天再把冻好的淤泥块装到独轮车上,人工运到路基处;第五步,当时要求所铺的路基是高10米下宽30米上宽20米的路基(因是冬天施工全是用冻土块儿垒成的路基,必须要有充分的高度和宽度,这样到了解冻时才能符合路基的指标要求),为了达到施工要求,当时要用人工传递土块儿的方式才能把路基垒到要求的高度,而且还必须是一块儿挨着一块儿地摆放,不能有人为的缝隙,当时有施工检查组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和分段验收。当时穿着棉衣棉裤、带着棉手闷子干活,干上不到半个小时就是满身汗,每天收工往驻地走时凉风一吹真是从里往外凉,冻得直打哆嗦。特别是到冰层下挖淤泥的人,虽然穿着长靴子,但几乎是从水里往出捞泥,一天干下来,里边出汗外面泥水,两条棉裤腿全都是湿透的,为了第二天干活不耽误穿,每天晚上都要披着棉被笼芦苇火烘烤棉衣棉裤,当时不少人得了腿风湿病。
    当时,区民兵团指挥部设立了战地广播站,我除了及时撰写报送报道稿件外,还要到工地参加劳动。我记得开工后不久营长又交给我一项特殊任务——每当有“夜战”的时候,为了防止有人疲劳过度偷钻进芦苇码子里休息而睡着冻死(当时其他团已发生此类事故,师指挥部已立即通报全师,要求各团、营、连、排在每天收工前必须点名,同时要加强“夜战”时的安全巡视工作)所以,营里安排我和营指挥部另外一位同志在“夜战”时负责到工地周围挨个芦苇码子里去巡视,这项工作人命关天、责任重大,我们丝毫不敢怠慢,每当有“夜战”任务时,我们就拿着手电筒马不停蹄地在工地周围的每一个芦苇码子往返进行巡视,唯恐拉掉一个芦苇码子,一直巡视到收工点名时为止,期间还真发现了几个因疲劳而偷着钻进芦苇码子休息的人,我们就站在芦苇码子旁边等他们稍事休息后再督促他们回到工地,看着他们疲惫的背影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我在油田工地参加了两个月零七天的会战,会战还没结束我就在一次带车回家乡拉给养路过苏家屯时接到了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在参加辽河油田会战前已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我又把给养送到工地向营长汇报了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事情和具体报到时间,营指挥部的同志听说我考上大学的消息都为我感到特别高兴,为了向我表示祝贺在我辞行前还搞了个小聚会,一切工作交接完毕后我就返回家乡着手准备入学前的事宜了。我虽然没有自始至终地参加完修辽河油田公路的大会战,但那短短60多天的日日夜夜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和平建设年代,那么艰苦的环境、那么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那么严格的纪律要求真的很少见。这些年有时到盘锦出差,每当坐车路经油田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打开车窗往外寻望:当年我参加“苇海”公路会战修建的那条公路不知今在何方?!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磕头机  

GMT+8, 2024-5-2 14:51 , Processed in 0.3229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