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机网

标题: 中国石油工业修井变迁简史。 [打印本页]

作者: 叮咚    时间: 2016-10-19 07:25
标题: 中国石油工业修井变迁简史。
本帖最后由 叮咚 于 2016-10-19 07:41 编辑

先有修井工还是先有修井队?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是一个难有标准答案的循环因果命题。
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发现在解放前的石油开发上修井还是一个较为鲜见的名词。1949年9月25日,玉门油矿获得解放。玉门人义不容辞地肩负祖国重托,挑起建设年轻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重担。从此,玉门在大举勘探的同时,为快速增产石油,集中修复停产报废井。
1950年,根据苏联专家建议,玉门着手停产报废井修复试验。1951年8月30日,玉门首次开展大修作业,修复报废油井。如果从此时算起,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修井已经走过了60多年。


50年代初,正在建设中的玉门油田集中力量修复停产井,调两部中型钻机组建了井下作业大队,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支井下作业队伍由此诞生

1951年,玉门油田正式组建我国石油工业史上第一支专业修井作业队伍——作业大队。到1953年,经过修井作业,玉门油田“死井”全部起死回生,增加生产井20多口。诞生在石油河畔的修井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三大四出”的年代走出祁连山,在大江南北的石油井场挺起了修井铁汉的脊梁。
20世纪50年代初,修井设备以美制30钻机为主。那个时候,钻井、修井还是一家人,难分彼此。50年代中后期,苏制联合作业机、C—80型通井机和美制通井机开始成为专业修井队伍的主力设备。从此,修井人有了自己的武器。
70年代至80年代,修井装备国产化水平突飞猛进,红旗-100、XT-12型通井机普遍装备到国内油田。


70年代的修井作业现场


80年代的特车作业施工现场

从履带式修井机升级为自走式修井机,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事。美国艾迪科(IDECO)BIR-3165型、库柏(CoopBer)350型修井机陆续走进中国,几乎同一时间,国产XJ-250、XJ-350、XJ-450等系列修井机相继问世,目前最先进的装备已发展到XJ-850型修井机。
相比结构陈旧、操作费力的履带式修井设备,如今的修井装备与几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现代化的修井装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作业井深也随着深井钻井发展步步“深”入。修井装备鸟枪换炮,修井技术也从简单的维护发展到涵盖多套工艺的综合技术体系。





欢迎光临 -磕头机网 (http://www.ketou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