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庆油田,你不应忘却的那些……!

[复制链接]

4

主题

5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2:40: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馒头 于 2017-3-8 12:44 编辑

我们是在“庆城”长大的孩子;
我们是在“长庆油田”长大的孩子;
我们是在“鄂尔多斯盆地”长大的孩子;

如今因转岗、分流、再就业
不惑之年却要四方漂泊;
比起“地方”的孩子,我们从小就有“优越感”;
父母的工资足以让我丰衣足食;
单位完备的生活设施
足够我们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
没有吃过太大的苦 受过太大的累;
在父母的粗狂式管理下慢慢长大;
我们大多是兄弟或姐妹俩;
在吵吵闹闹中过完童年;
在子弟学校懵懵懂懂的度过了叛逆的青春期;
油田很少有人吵大街,也很少有人说脏话;
我们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公园、电影院;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在食堂用着饭票排队打饭;
提着瓶子去打酱油和醋;

冬天的时候把我们白菜储备在菜窖,
把萝卜切条晾干腌着吃;
知道很多类似于:
“前指、油建、川道、运输处、采油、钻井、井下”
这样别人貌似奇怪的名字 ;
其实我们自己别不觉得奇怪,这很正常,
还有些人很好奇的问:为什么有人住井下?
我们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
老师都是油田子弟;
我们父母虽然来自五湖四海,
可油田人都能说一口标准的“油田普通话”;
我们读技校、高中、 中专或念大学,
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绝对不为生活所担忧.;
语文老师说:油田的孩子很单纯,
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
不太懂人情世故.;
可关键的事实是:我们没有归属感;
离开油田 去参加工作,
这种感觉才开始慢慢浮现,而且越来越强烈;
我们有顶替的、有招工的、有分配的、有子弟的,
却在各自父辈的单位进行传承;
哪时候才知道工资会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之说;
归属感来源于方言,风俗及亲戚;
油田没有这些,因为我们来自五湖四海,
有着七万未曾过见面的的兄弟姐妹;
半生的积蓄或借或按揭买的房子;
却在同一楼层住着来自不同单位的的师傅们;
其实我最想说:我们是“长庆人!“
大家一般都知道,
在一个城市中,市长最大。
在一个县中,县长最大。
在一个镇中,镇长最大。
在一个村中,村长最大。
可是在我们油田。
都是局长最大。
我们的全称曾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石油勘探局”
现在更名为“长庆油田分公司”;


名字的更换见证了父辈从此后退出了油田创业的舞台;
我们不属于任何城市管辖,
地域却横跨陕、甘、宁、蒙、晋五个省份;
油气层从侏罗系延安组到三叠系延长组;
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到上古生界含碳碎屑岩;
独特的划分到连我们自己也都无法定义归属;
我们就是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长大;
形成了我们的独特的一面;
我们是不一样的,但同时我们也是优秀的;
虽然油田的孩子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
但不代表我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
我们见证了父辈历经40年的辛苦,
人拉肩扛立钻塔、风霜雨雪宿山峁的创业艰辛;
我们同时也理解前线工人倒班到倒点的劳碌;
我们父辈的精神在我们身上依旧延续;
我们身上流淌着铁人的血脉;
我们坚强依旧,我们仍然会努力奋斗;
我们的骄傲只源于我们的优秀;
我们来自油田;
不论东北、黑土地上的大庆、辽河;
还有华北平源的华北、大港;
还有黄河两畔的中原、胜利;
或者西北黄土高原的长庆;
我们的父辈曾经远离家乡,来到油田会战;
我们的足迹始于马岭沟:
“进华池、赴安塞、上靖安、战西峰、走姬塬、出击苏里格、进军超低渗!”

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地上打造了一座座美丽的石油新城;
我们用注水的新工艺唤醒了沉睡的鄂尔多斯盆地;
也给油田土地所在的地区带来了相当丰厚的经济力量;
油城的美丽大家有目共睹;
今天,我们依旧会记得自己是油田的孩子;
我们有着与油气难以释怀的情缘;

如今我们的孩子;
生活在冷漠的城市里;
呼吸着雾霾的空气;
喝着超标的自来水;
稚嫩的肩膀扛着厚重的书包孤独的走过四季;
年轻的夫妻孤寂倒班,却相隔一方;
心路的历程只有孩子;
你孤单身影一个人走下去;
慈祥父母已经是满头白发;
满脸的皱纹犹如时间的沟壑;
在深犁着的我脆弱的心灵;
在 “买断” 和 “退休” 的微薄工资里;
继续照顾我们的孩子;
“会战”的记忆却在逐渐衰退;
颤颤巍巍的脚步却离我们渐行渐远;
当我们还没有学会珍惜和感恩;
他(她)们相继离我们而去;
时间都去哪儿;
青春易逝;
暮然回首;
半生已蹉跎。

我们的父辈在这里留下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并用劳动所得养育了我们,这座小小的庆城镇,养育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三代人、如今身为人父的基本都是70年代出生的孩子,而我们的的家基本也都搬到西安了,自己的孩子也在成长在这座大的城市,而这座古朴的小城却慢慢的留在发黄的照片和封存的记忆中。

我们是石油工人的孩子,秉承了石油工人豪爽、热情、真挚、的情感,也继承了父辈的意志,用自己的青春讴歌新一代的数字化油田!
分享到:  微信微信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磕头机  

GMT+8, 2025-5-8 20:31 , Processed in 0.4099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