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机网

标题: 三桶油也未能幸免:国企人才流失严重。 [打印本页]

作者: 齐楚秦燕韩赵魏    时间: 2016-12-27 06:47
标题: 三桶油也未能幸免:国企人才流失严重。
本帖最后由 齐楚秦燕韩赵魏 于 2016-12-27 06:48 编辑

注:本文转自《中国企业报》原标题《国资| 国企人才流失大数据》
新来的大学生,连探亲假都不敢给,怕一回去就不回来了;走了的都是有能力的,不想走的人都是现在走不动、走不了的;上升空间有限、论资排辈严重;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
这一切是不是很眼熟?所有这一切都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由此带来的人才流失,三桶油也未能幸免!

核心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国有企业要留住人才,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加强对人才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已逾一年,在各项改革措施中,员工持股政策引人关注却落实缓慢。记者在部分省份调研发现,近年来国企人才流失现象有所加剧。

基层企业负责人认为,国企制度僵化导致的分配制度不健全、人才上升受阻等现象,是国企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国企不仅需要员工持股制度,更要从制度设计上加强对人才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国企骨干人才流失加剧

“新来的大学生,我们连探亲假都不敢给,怕一回去就不回来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厂一位作业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诉苦。常人或许很难想象,国企也会有这样的烦恼。

他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去年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厂一共进了3位大学本科生,春节同学们聚会之后走了俩。他说,这两年钢铁、煤炭行情不佳,企业发展不好,留不住人很正常。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假期跟老乡、同学一比较,心理落差大,辞职不干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样的困扰,在国企中并不鲜见。记者调查发现,近年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进新人走骨干”的现象。在与民营企业的同业竞争中,国企人才流失现象明显加剧,特别是金融、贸易类业务部门离职率上升明显,即便是央企、上市公司,也难于幸免。

以某中央级国有保险集团为例,2014年以来集团公司班子成员走了1个,直属单位领导人员走了5个,直属单位总部部门级管理人员走了12个。今年三季度披露的上市公司中报也显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离职现象多见。

这与“限薪令”不无关系。自2014年起,国企负责人薪酬结构均进行了调整,直接影响到管理层的“钱袋子”。
央企改革方案
央企负责人薪酬从去年1月开始执行新方案。由基本年薪、绩效收入和任期激励组成。
●基本年薪负责人薪酬是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基本年薪是按月发放。
●绩效收入根据考核情况,按照不同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的效益,在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发放。原则上不超过基本年薪2倍。
●任期激励3年一任期,在任期考核基础上,按照不同系数确定发放标准。但不能超过基本年薪和绩效收入的30%。
地方改革方案
国企负责人薪酬结构均有调整,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构成。部分省份除了降低基本薪金外,也加大了绩效考核力度。
●浙江国企负责人薪金以基本年薪为基数,乘以年度考核系数、调节系数确定。省管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将减少31.5%。
●广东国企负责人绩效年薪不超过基本年薪的2倍。薪酬下降超过30%,与职工薪酬差距缩小至6.5倍。
●宁夏区属企业负责人薪酬较改革前下降13.5%,与职工平均差距缩小到5倍左右。
●湖北企业在岗职工当年平均工资不增长的,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不得增长。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虽然人才流失在抚顺石化一直存在,但最近3年情况愈发严重。抚顺石化烯烃厂原副厂长白炜是一名技术能手,前年主动提出辞职,抚顺石化提出将他提拔为正处级干部,依旧没有留住他。白炜到民营企业工作之后,年薪达到100万元,是抚顺石化处级干部的4倍左右。除白炜之外,抚顺石化还有多名副处级以上骨干员工跳槽到民营企业。

除了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一些企业基层的技术骨干、核心员工流失也十分严重。通化钢铁集团党委书记孙毅对记者说,由于国有钢铁企业收入下降、发展前景不确定,很多车间的业务骨干都选择离开通钢。他说:“可以说,走了的都是有能力的,不想走的人都是现在走不动、走不了的。”

“我们已经成为民企的‘黄埔军校’。”一家地方性创投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进来的都是应届大学生,但是“练完级”都走了,在国企工作过之后去民企很吃香。一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挖人,专门向国企的业务骨干和优秀管理人才“下手”,非常影响国企职工的积极性。而骨干员工跳槽到民营企业,不仅待遇更好,政策环境也更为宽松。如今,公司已经鲜有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了。

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对人才外流十分担忧。中国五矿集团董事长何文波说:“一个中层干部去民营企业工作,收入至少翻两番,两年就可能把原先工作十年的钱都赚回来。现在改革向前推进,必须解决对人才的吸引力这个事情。”

制度僵化上升受阻

国企为何难以留住人才?国企制度僵化导致的分配制度不健全、人才上升受阻等现象,是国企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民营企业近年发展迅速则为国企人才外流提供了“高地”。

分配制度不健全、平均主义是国企人才流失的直接原因。记者调研发现,当前国企普遍存在分配制度僵化、吃“大锅饭”的问题,干好干坏差别不大。尤其当前国企普遍面临限薪约束,国企员工待遇难以与同行业的民营企业相比。

东部某省一家地方信托公司的一个小团队曾经一年创下1亿多元的利润,团队负责人被多家竞争对手相中高价“挖角”。这家企业为留住人才,当年创纪录地给他们开出了500万元的奖金。公司董事长说:“这已经是我们的极限了,因为我们的奖金分配就是‘分蛋糕’,他们多拿别人就要少拿。如果在民营企业,他们这个业绩可以轻轻松松拿一两千万元奖金。”

除了薪酬跟不上,国企的上升空间有限、论资排辈严重,也是一些有成就的骨干员工丢下国企“铁饭碗”、寻找新平台的一大重要原因。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人事劳资处副处长霍良认为,国企上升通道狭窄且受束缚较多,骨干员工施展不开手脚。近年来抚顺石化设立了从车间技术骨干到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工资收入可比照公司高管、分厂领导和车间领导级的收入标准,为留住人才发挥了一定作用。不过,一些骨干员工虽然评上了技能专家和技术专家,但如果没有管理权限支持他们想搞的技改、想做的项目还是做不了。对此,一些骨干员工表示,想做事的做不了事,积极性难免受影响。如果别的企业能提供更好的平台,走人是必然的。

此外,一些国企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一些有干事创业激情的人萌生去意。一名地方国企负责人直言不讳告诉记者,在收入分配上,许多国有企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薪酬差距很大,即便一些企业允许员工工资高过董事长,也不会高出太多,否则国企领导层面子上“挂不住”;在干事创业上,国企负责人大多是上级任命而不是通过企业的业绩来选拔,一些国企负责人缺乏担当精神影响整个企业干事创业的环境,这对想有所作为的员工无疑是一大伤害。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崛起,为对国企现状不满的员工提供了去向。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总经理李天书等人认为,大多数国企都面临着民企的同行业竞争,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给出的待遇、福利条件越来越优厚,国企留住人才的能力大幅弱化,企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近年来,国有企业骨干员工跳槽到民营企业成为总经理、副总经理的比比皆是,而国有企业既难以匹配民营企业给出的条件,又不能提供同样的宽松环境,更多的只是通过感情来留人。

薪酬改革缩小收入差距激发经营活力

从各地已公布的改革方案中,国企负责人薪酬结构均进行了调整,过去年薪只有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构成,改革后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任期激励收入的引入,可以激励国企负责人在任期内取得更多好的经营成绩,不至于出现企业亏损仍可以拿高薪的情况。

据中央的改革方案,对于年度或任期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央企负责人,将不得领取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这意味着,如果央企负责人干得不好,已经发放的薪酬或将面临追索扣回。

从年薪结构及所占比例来看,大多数省份将任期激励收入的比例设在年薪总水平的30%。同时,广东省在降低基薪外,另一方面加大绩效考核,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

从中央改革方案看,央企负责人与职工收入的差距从12倍调整至7到8倍,而地方层面的改革除参照中央执行外,一些省份“卡得更严”。从各省已公布的方案规定,省管企业负责人基本年薪将按照上年度省属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倍确定。

从全国各地改革的部署看,此次地方省管国企负责人的平均降薪幅度将达30%左右。以浙江为例,该省经国务院核定的职工平均年薪为9.71万元。浙江省相关部门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该省省管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将减少31.5%。

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据初步测算,该省国企负责人薪酬下降超过30%,与职工薪酬差距缩小至6.5倍。而宁夏则表示,改革后区属企业负责人薪酬较改革前下降13.5%,与职工平均差距缩小到5倍左右。

此外,中央也明确,对企业负责人的限薪不能涉及企业中层及以下员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表示,企业内部职工的分配还是要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由企业自主决定。“国企应该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合理拉开内部分配差距。改革不能对国企内部职工不加区别地层层降薪。”

激励机制强化对人才的重视

“国企最大的财富是人才”。中国企业研究院专家认为,长期以来国企积累了大量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这是国企最为宝贵的财富。

该专家认为,随着本轮国企改革的推进,国企的市场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人才在国企参与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而企业中真正能发挥关键作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往往是很少一部分核心骨干,他们也是同行挖人的主要对象。国有企业要留住人才,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以业绩为导向,科学评价不同岗位员工的贡献,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切实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在分配制度上,应当结合员工持股等政策进行改革,使员工收入与贡献相匹配。”江西省国资委副主任郑高清建议,将企业工资总量的增减与企业经营效益紧密关联,使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与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相匹配;对企业引进的核心科技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可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单列。如,江中集团曾在企业内部树立“工资看职位,奖励看业绩,收入自己赚”的薪酬分配观念,收入严格与绩效挂钩,紧密贴近企业效益,效果较好。



一些企业已经尝到了员工持股的甜头。2007年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改制而来的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留住人才,确立了骨干员工高比例持股的原则,形成了长期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并设计了“股随岗设、岗变股变、人离股转”的股权管理机制。目前,公司1200名员工中,持股比例超过30%。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军介绍,员工持股充分激发了骨干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07年瑞林人均产值5万多元,到2015年人均产值已超过一百万元,公司资产总额较改制前年均增长36%,净利润增长13倍。

上述专家表示,员工持股有助于增强员工对公司长期发展的关切度和管理的参与度,形成企业内部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公司员工以产权为纽带与其他所有者结成利益共同体,凝聚国企发展力量。

有地方政府负责人指出,除通过员工持股解决国企分配不公的问题之外,国企还需建立“双通道”解决骨干职工“地位”问题。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认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职数是有限的,而且一些技术型人才搞管理也不是强项,可在国企推行“双通道”,解决骨干员工的“地位”问题。他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建立了首席科学家和首席专家制度,定期组织评选,已评选了9名资深科学家、36名首席科学家和100名首席专家;互联网“三巨头”BTA均建立了员工职业发展双通道,如阿里巴巴集团将员工的岗位分为了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两类,专业人员最高级别是首席科学家,其地位与集团的副总级别相当。类似做法可供国有企业借鉴。

有专家指出,国企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留住人才,还应当从制度设计上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认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是人才流失,应当从顶层设计上强化对人才的重视,激励人、让人成为企业的主人,才能为国企留住骨干力量。




欢迎光临 -磕头机网 (http://www.ketou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